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优财一号
广发证券,又干了什么坏事?
股民千千万,都想把钱赚。
但这么多年下来,股市的二八定律始终没变过,最终大概只有两成的人赚钱了。而收割股民的“镰刀”,究竟是谁呢?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广发证券的故事。
广发证券成立至今已经34年,早在2010年和2015年就分别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内资格最老、综合实力最强、牌照最齐全的券商之一,妥妥的券商第一梯队。
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广发证券还有两个很有出息的“儿子” —— 大名鼎鼎的易方达基金和广发基金。
截至2023年末,广发证券总资产6800多亿,年营业收入233亿,净利润70亿,已连续多年在国内上市公司500强、《财富》中国500等榜单上榜上有名,获得的各种奖项荣誉几乎更是不计其数。
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部券商,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让人无力吐槽的地步,咱们先从它最近这次被证监会点名警示说起。
就在上个月,广发证券收到了证监会警示函,两位保荐代表人杨伟然、赵鑫也被实施监管谈话。
原因是广发证券保荐了一家叫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长龙”)的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在2023年4月成功上市后的当年,业绩就发生了大变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5.61%。
这还没完,在此后的2024年,北方长龙业绩还在继续大变脸。上月底北方长龙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预计将由正转负,将亏损1050万以上。
上市之前,北方长龙净利润一直稳步增长。2019年净赚5217万,2020年净赚9316万,2021年净赚1个多亿,2022 年上半年还净赚了5439万。
但2023年上市当年只赚了1154万,扣非净利润甚至还亏损了711万,公司现金流由正5123万陡变为负585万。
一旦上市成功,公司业绩变脸比翻书还快,股民彻底懵了。
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公司上市当年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证监会要对保荐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相关监管措施。
而事后看来,作为保荐北方长龙上市的广发证券,显然并未能勤勉尽责,未充分提示北方长龙的业绩风险,反而认为该公司“订单储备充足”,“不会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业绩变脸后,北方长龙在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内,股价从最高50元附近跌到18元附近,被套的股民撕心裂肺。北方长龙承销及保荐费用高达5797万,广发证券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我说,广发证券赚取的高额保荐费里,有股民的血泪。
在中国,一家企业要想上市,得有券商保荐人的推荐。而保荐人职责就是协助上市企业进行上市申请,负责对申请企业上市文件做出仔细审核和披露,并承担相应责任。
对券商而言,上市成功就意味着高昂的保荐费用到手。对上市公司老板和高管而言,上市成功就是造富成功,亿万富翁被批量造出,一家数代人从此财富自由。
因此,上市成功与否,对公司老板影响极其重大。不仅券商的保荐代表人被认为是一群具有高门槛、高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士,企业老板为了上市成功,也愿意付出高昂成本,即昂贵的保荐费。
所以,为了冲刺IPO,确保上市成功并卖出一个好价钱, 某些本来资质平庸、发展前景一般的上市公司,有时会不惜一切手段(合法或者打擦边球),与券商保荐人一起合谋包装业绩, 把公司前景描绘的一片大好。
而企业一旦上市成功,上市即终点,上市即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业绩变脸、股价惨跌。因为上市后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券商,也没了做业绩或者包装业绩的动力,股价自然就露出本来面目了。
留下的,是被收割的股民,和一地鸡毛的股价。
而被募集到的大量资金,要么躺在上市公司账户长期睡大觉,要么理财。更有甚者,甚至被改变募投方向,变相投向了公司老板的关联产业。
以广发证券保荐的北方长龙为例。就在上月底,北方长龙就发布公告,要将1.4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其中4000万做定期存款,1亿元做结构性存款,赚取利息。
此前的一年,北方长龙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赚取的实际收益,已经接近245万。
现在,股民想弄明白的是:作为券商头牌的广发证券为何对北方长龙看走了眼?究竟是专业能力差劲还是心眼不好故意使坏?
抛开这次的北方长龙不说,这些年广发证券可谓屡教不改。
自2022年以来, 作为头部券商的广发证券,其保荐的IPO项目接连被曝出质量问题。其中包括多个IPO项目报价不合理、内控失效等情形,令人大跌眼镜。
例如,在2021年鸥玛软件的IPO项目中,广发证券的初步报价高出其他投行近30%,最终该项目募资规模大幅增加。
然而,鸥玛软件在上市后业绩不佳,股价短期冲高后连续下跌,跌破前期新低,一地鸡毛。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诺唯赞IPO项目中,广发证券的报价同样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虽然诺唯赞最终发行价被大幅调低,但上市后股价一路往南,惨不忍睹,从高峰时的129元附近跌至22元附近,说明其IPO价格严重虚高,股民损失惨重。
2024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广发证券保荐的7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在此前两年中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甚至直接亏损。
其中,典型案例是新特能源。作为高纯多晶硅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新特能源自2023年以来,业绩持续恶化。
2024年上半年, 新特能源已亏损8.48亿元,而广发证券在保荐材料中,仍然极力强调新特能源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但知趣的新特能源最终选择在2024年12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此次新特能源IPO失败,广发证券惨遭打脸。
2024年9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公告,广发证券被禁止在2024年9月14日 — 2025年9月13日期间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 原因是广发证券在网下询价和配售过程中,被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禁止性情形。
这次,中国证券业协会居然不留情面,公开将广发证券“拉黑”,震惊了业界。
现在,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令人大跌眼镜的广发证券,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管理层?
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各种奇葩事缠身的广发证券,背后居然隐藏着一群“星光熠熠”的管理层。
这其中,在广发证券的历任高管中,有吃牢饭的,有功成皈佛的,还有被尊为“教父”的。。。
董正青,广发证券早期的管理层,2003年任广发证券总裁,2007年5月“董正青内幕交易案”浮出水面。
2009年,广州天河区法院认定董正青犯泄露内幕信息罪:2006年2月到5月间,董正青被指利用职务之便,将广发证券将借壳延边公路上市的信息,透露给了弟弟董德伟,董德伟因此获利4000多万。
事后,董正青获刑4年,被罚300万。
马庆泉,中国证券和基金业元老级人物,广发证券早期管理层。1993年进入广发证券,曾先后担任广发证券总经理、总裁。
1997年6月,有关部门认定: 广发证券违规操作,造成个别公司股价异常波动,马庆泉被免职并记大过,不久被迫从广发证券离职。
但此后,马庆泉神奇复出,参与嘉实基金筹建并出任董事长。
据说,马庆泉在一次出差中拜访了南华寺,参拜了六祖真身,深受触动。此后潜心研学《金刚经》等佛学经典。
在退休后的采访中,马庆泉已不愿再谈证券,并表示自己“可能前世是个和尚吧。”
王志伟, 广东金融业领军人物之一,2003年至2011年任广发证券董事长。
2009年,王志伟成功推动搁置3年的广发证券上市重启,在其带领下,广发证券2009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大关,利润49亿,被尊为“教父”。
林传辉,2020年12月从广发证券子公司 —— 广发基金总裁突然被提拔为广发证券总经理,一度引发了很多议论。
但这些并未妨碍林传辉的升迁。2021年7月后,林传辉又出任广发证券董事长并连任至今,为广发证券现任掌舵人。
话说2020至2023年,广发证券营收从292亿下降至233亿,规模收缩20%;净利润从100亿下降到70亿,大跌30%以上。
2024年一季度,广发证券营收49.5亿,同比下降23.6%,已经第三年进入下降通道。
如此不堪的业绩,叠加券商降薪潮的双重夹击,在2020至2023年间,广发证券高管薪酬反而逆势增长14.4%。
其中,林传辉年薪从2021年的198万提升至236万,令人意想不到。
真心希望广发证券现任高管和林传辉董事长,在享受高薪的同时,不要忘了作为头部券商掌门人的责任,心疼一下那些泣血的股民。
你对林传辉掌舵广发证券后的业绩表现怎样看?欢迎加入讨论群,与优财一号交流互动。微信:youcaiyihaofs
免责申明:
本文数据及观点均基于公开信息所作个人分析,均不构成对投资的任何建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