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方面,张水明教授主要负责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观赏植物育种学各论以及花卉学等本科课程的讲授他的学术研究活跃,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农业大学资助引进与稳定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以及校长青年基金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他的辛勤努力使他在花卉学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中国近代花卉学的奠基人之一章守玉的学术成果丰硕,他撰写了花卉园艺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花卉园艺的理论与实践,此外他还主编了花卉园艺等专业著作,这些作品对于中国花卉育种和园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陈世儒,中国享誉盛名的园艺教育家,蔬菜育种专家,生前曾任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蔬菜育种教研室主任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室主任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蔬菜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选育出芥菜蔺时草腰子甘蓝西园2号等蔬菜优良新品种参与中国蔬菜作物育种“。
2、吴光南,1924年7月31日出生于南京周巷镇,一位在著名园艺学家吴耕民的影响下成长的学者他的童年随着父亲工作的变迁,足迹遍布各地,抗日烽火燃起了他追求卓越的决心1943年高中毕业后,他凭借优异成绩被保送至浙江大学农艺系,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7年毕业后,他在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任职,专注于大豆。
3、李景富,我国著名的蔬菜育种专家,其在蔬菜育种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1967年起,李景富先后在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园艺系担任助教,之后在园艺系蔬菜学科担任带头人育种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并逐步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李景富在社会兼职方面也颇为丰富,自2001年起,他担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2005;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1939年,曹寿椿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踏上了为园艺奋斗的求学之路1940年,父亲在江航途中遇日机空袭,不幸离世,家中遭遇变故面对困难,曹寿椿一面担起协助母亲抚养弟妹的重任,一面申请战区学生贷金,继续勤勉学习1943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师从毛宗良教授,除了承担蔬菜栽培学园艺育种学等;今南京林业大学担任教授,树木育种学教研室主任,同时在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为林业教育和科研作出了持久的贡献叶培忠的一生充满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的辛勤耕耘,直到1978年10月27日,他于南京安然离世,留下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和宝贵的经验遗产;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个人简介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曾勉在教学上也贡献良多,他在大学期间讲授了多种园艺课程,并积极投身实地调查,亲自研究园艺植物资源他在柑橘研究所的工作中,创办和主编了园艺月刊中国园艺等专业期刊,为中国园艺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涵盖了柑橘杨梅橄榄等多种果树资源,以及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如白菜;李绍珠在园艺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致力于果树栽培育种和园艺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提出了许多新的果树栽培技术和育种方法,为我国果树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积极推广先进的园艺科技知识,培养了大批园艺人才,为我国园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之,李绍珠是一位杰;李先闻是我国著名的细胞遗传学家和作物育种学家1915年考取四川省保送名额,进入清华预备学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园艺,又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遗传学,获博士学位他被称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植物细胞遗传学家,中国植物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
4、在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研人才李驹19001982,我国著名园林学家和园艺教育家,作为中国园艺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的园艺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时厚19001975同样是西南农学院的教授,他的园艺教育影响力深远陈世儒19241990作为蔬菜育种学家。
5、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